第659章:山东战役(五)(1/3)
『ps:年末带小孩,唉……』
————以下正文————
“大哥。”
晋军撤退后不久,一身是血的赵瑜便来到了南城墙,找到了站在城墙上的兄长赵璋,后者正用复杂的目光看着一名名重伤士卒以及尸体被搬运下去。
看着那些被搬下城墙去的伤卒与尸体,赵璋的神色不禁有些恍惚。
因为今日在城墙上牺牲的士卒,正是他自两、三年前起事至今所逐渐锻炼出来的强卒,却不曾想今日竟在那支太师军的猛攻下伤亡惨重。
当然,这些士卒的牺牲也并没价值,他们亦重创了太师军,重创了那支传闻中不可战胜的晋国最强军队,尽管双方的伤亡数字相差甚远。
长长吐了口气,赵璋对弟弟说道:“后续的事交给你,我去见公羊先生。”
赵瑜也是知晓事情利害的人,闻言点点头,不再说话。
对弟弟交代了两句后,赵璋立刻带着几名卫士下了城墙,尽管整整八个时辰滴水未进、粒米未进的他此刻亦感觉饥肠辘辘,甚至还伴随着口干舌燥,但他此刻却无心饮食,下了城墙后便直奔郡守府,他要将今日的战况告诉公羊先生,向后者询问接下来的应对之策。
毕竟再这样打下去,就连他也知道难以支撑。
半刻时后,赵璋便来到了公羊先生的住处,向卧病在床的公羊先生仔细讲述了今日这场攻城战的经过,以及大致的损失。
其实这些,公羊先生也早已陆续得知。
“这正是在下最担心的。”
待赵璋讲述完毕后,公羊先生叹了口气,神色黯然地说道:“陈太师所率领的‘虎师’,乃是晋廷最擅战的常胜之师,近几十年来跟随那位陈太师南征北战,从不败绩,我义师的将士虽然亦勇敢,但终归是经验不足,这是任何阴谋诡计都无法弥补的差距,更何况那位陈太师亦是善于用计之人……今日能打出这样的局面,其实依在下看来已不差了。”
“唔。”
赵璋默然地点了点头。
他也觉得今日这场仗,他江东义师上上下下的将士已经做得足够出色,归根到底,还是双方的硬实力相差太大。
他麾下只组建了两年余的义师,又如何能比得过一支南征北战几十年的军队呢?
而刨去太师军,其他晋军亦不弱,比如今日阻击了他义师援军的薛敖那数千骑兵,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前后抵挡了他义师驻东安平与昌东的两股友军,整整八九万的兵力,堪称是以一当十。
虽然当时赵璋在城墙上不是看的很真切,但最终,杨其与公孙砚的援军还是没能支援到临淄。
这种硬实力上的差距,最最让人感到绝望。
沉默了半晌,赵璋严肃地问道:“依先生之见,接下来我等该如何应对?”
公羊先生用枯瘦的手捋了捋胡须,沉声说道:“观那位陈太师不惜代价亦要率先剿灭我江东义师的做法,我认为他明日必会卷土重来,绝不会给我方喘息的机会……我建议渠帅今夜就派人前往东安平,将驻扎在东安平的军队调入城内,以弥补白昼的兵力损失。至于退敌之策……”
他摇了摇头,带着几分无奈说道:“在下智计浅薄,暂时也想不到退敌之策。”
赵璋默然地点了点头,丝毫没有责怪眼前这位先生的想法,毕竟他也明白,此刻他们所面对的敌人究竟是怎样一个棘手的存在。
就在这时,公羊先生忽然自责道:“是我错估了局势啊……”
“先生千万别这么说。”
赵璋似乎知道公羊先生要说什么,打断道:“先生又如何得知其他几路义师竟会在半年内被晋军相继剿灭?”
当提及此事时,他心中亦生起几丝遗憾。
倘若其他几路义师可以坚持得久些,将晋军拖上几年——哪怕只是拖上一年,让他江东义师能在山东站稳脚跟,或许就不会出现眼下这种局面。
“实在不行,就南撤吧……”公羊先生突兀地开口道。
“南撤?”赵璋心中一紧。
“唔。”公羊先生点点头,压低声音说道:“当前的局势,虽然对我江东义师不利,但其实对晋军亦有不利。渠帅还记得济阴、东平、济北等地的叛乱么?只要我等能拖住那位陈太师更久的时间,济阴、东平、济北各郡的叛乱就会愈发严峻……若实在不行,渠帅便率军向南撤退,大不了退回泗淮……倘若那位陈太师紧追不舍,那就无法兼顾济阴、东平、济北各郡的叛乱。”
顿了顿,他又补充道:“济阴、东平、济北等处的叛乱,背后似有其他义师幸存者的影子,想来不会轻易被晋军一网打尽,趁着那位陈太师回头围剿那几处叛乱的工夫,我江东义师可借泗淮、江东之地再起。”
“唔……”
赵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。
见此,公羊先生又说道:“我军若撤,晋军必然会追击掩杀,介时薛敖率领的骑兵,将会成为我军的心腹大患……这几日我一直在思忖抵挡骑兵的办法,咳、咳咳……”
说到最后,他忽然猛烈咳嗽几声,惊得赵璋连忙上前轻抚其背:“先生?先生?”
公羊先生一边捂着嘴连咳了几声,一边无声地摆摆手,示意自己并不要紧,待平复下来后,他从榻上的小案取过一叠纸,对赵璋说道:“汉国末期,有泰山郡人士马隆,任武威、西平太守,此人为抵抗羌人,命人造偏箱车,记载于《风后握奇经》,我曾粗略翻过该书,好在还记得个大概……”
赵璋听得大喜,连忙接过,口中问道:“造出此物,便可不惧骑兵?”
“不能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