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二十六章:家书、巴东军区、丝绸之路(3/4)
就算没有里应外合这一份功绩,只是带十数万黄巾军归附,其功绩也能被升为正五品的封号将军。
而后,赵祗亲身犯险,假扮溃兵一路掩护,智取白帝城,巧夺江关,攻占涪陵,一举占据了益州东部门户,断绝了荆州军进攻的路线,让益州的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,赵祗的功绩可谓显赫。
按理来说其功绩,就是封为正四品的的四征、四镇将军也足够。
不过最后许安还是没有晋赵祗为正四品的重号将军,而是封赵祗为镇南将军,加巴东兵备道。
没有将赵祗升为四征、四镇将军,许安的考量较多,不过有功需赏,有过则罚,若不能赏罚分明如何安定人心。
于是赵祗便成为了太平道中第一个获封爵位的人,被封南岭伯。
伯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三等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王者之制禄爵,公侯伯子男,凡五等”。
秦、汉朝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并没有伯爵,许安如今只是名号只是晋侯,自然是不能随便封赏王侯。
至于塞外的归义侯,那个自然是有所不同。
王爵肯定不能赦封,许安以后也不可能封任何人为王,赐封王爵乃是取祸之道。
太平道内授予的爵位都是军爵,授予武将并非是贵族的象征,而是更多的类似一种荣耀,就像是封号将军的封号一样。
步子迈的大,并非是好事。
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。
一切要从实际出发,太平道内的道众他们虽然收到了太平道革新思想的影响,但是还是有着很多这个时代独有的一切。
指望所有人都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而奋斗是不现实,是脱离了实际的。
改革也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,在汉代这样识字率低的可怕的年代玩民主,那么无异于自寻死路。
在汉时这样迷信鬼神之说的时代宣扬唯物主义,换来的多半是异样的眼光,没有多少人会去相信。
社会的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,任何的事情都是循序渐进,并非是一蹴而就。
拿土司制度举例,清朝为什么可以成功改土归流,而元朝、明朝却不行。
因为土司制度刚推行时,在元朝时期,各方面的问题都很多,制度还在完善当中。
而随着发展,明朝继续推行土司制度,土司制度臻至完善,明朝开始改土归流,收获了一定的成效。
而清朝最后因为有了元、明两朝遗留下的经验,这才改土归流成功,因为元、明两朝已经解决了最为苦难的问题。
益州事定,许安也没有什么必要再留在益州。
离开益州之时,许安命令张燕开始招募工匠,修筑益州鼎两樽,分为子母两鼎,子鼎留在益州的治所成都城中,母鼎由军卒运送回应天郡内的神明台中。
如今神明台中已经放置了中州鼎、并州鼎、凉州鼎三鼎,加上益州鼎,神明台上便有四鼎。
太平道每攻占一州将其纳入疆域,铸造一鼎送往神明台,都极大的振奋太平道内民众军众的士气,这一方式虽然简单,但是却是让太平道辖内的民众认为太平道是真正的天命所归。
太平道的宣传攻势已经初见成效,益州之战成为太平道报社的第一次大规模宣传活动。
黄巾军进军益州的战报,被稍微润色了一部分刊登到了报纸之上发行了出去。
而后许安亲自带领麾下军将翻越摩天岭,偷渡阴平的事情也被一一披露了出来,写成了故事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