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5章 末路尽忠(3/4)
当消息传达至京城的时候,朱棣已经撤回了北方,没有想着进攻真定城,可对于京城的众人来说,他们却是无比的懵圈,脑中空白一片。
“传旨,命有司治坟茔,赐临濠山地三百顷、佃户二千人、守坟人二百户,仪仗户十五户,以京卫军士充之。”
“朕要亲自制文,亲遣命中官渝祭长兴侯……”
武英殿内,朱允炆红了眼眶,不知道是被耿炳文为国尽忠而伤感,还是因为被燕军击垮自己二十万大军而难过。
“陛下隆恩……”
站在殿内,许多文臣虚假情意的劝慰朱允炆,毕竟耿炳文属于老淮西贵族,淮西武勋当年怎么欺压他们的,他们可还记得清清楚楚,怎么可能会为耿炳文阵没而难过。
他们之中不仅没人难过,反而还有人在心底暗骂耿炳文无能,手握二十几万大军,居然被朱棣几万人就击败,自己还落得阵没沙场的结局。
至于皇帝对耿炳文的隆恩,他们自然清楚这是为了什么。
耿炳文虽然死了,但耿瓛还在沈阳牵制着渤海叛军呢。
眼下吴昇、吴寿安、刘嵩、刘真等人都已经安排撤出辽东,只有耿瓛一个人没有办法撤出。
为了防止他带兵投靠朱高煦,自然要多加恩宠。
只不过这恩宠可不是那么好拿的,他耿瓛要是不殉国,恐怕没有脸面拿这恩宠。
“眼下长兴侯既没,朝廷又该如何对付叛贼?”
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气,询问出了自己现在最关心的事情。
面对问题,群臣提出了不少建议,有推荐沐春的,有推荐宋晟的,还有推荐顾成、何福、陈瑄的,总之唯独没有李景隆、徐辉祖、杨文、郭英等人。
这并非说四人带兵打仗的本领不行,而是大家都很清楚,李景隆当年可是和朱高煦请教的如何平倭,而徐辉祖又是朱棣的小舅子,朱高煦的舅父。
杨文是朱高煦推荐的,郭英又是朱高煦岳祖父。
推荐谁都可以,推荐他们四个人就不是那么妥当了。
诸多关系存在,他们自然不好推荐他们,朱允炆也不希望有人推荐他们。
只是面对眼下的困局,黄子澄却开口唱起了反调:“眼下,唯有曹国公能力挽狂澜。”
“真定大军虽然被击败,但朝廷在河北依旧有近九万兵马,加上直隶还有上直十六卫和豹韬卫、河州卫等九万大军,湖广、四川还有四万援军,各都司也有不少兵马……”
“这些兵马加在一起,可凑足四十万之数,若是能将西南兵马也解放出来,兴许能凑足五十万之数。”
黄子澄一开口,朱允炆便皱眉道:“西南的刀干孟,为何到现在都没有平定?”
“回陛下……”黄子澄抢答道:“臣听闻是云南都司的某些人不听军令,这才导致了平灭刀干孟不断延后。”
黄子澄说罢,隐晦对朱允炆用口型说了一个“傅”字。
这时朱允炆才想到了云南都司的另一方势力,傅氏三兄弟。
这三兄弟掌管滇西北、滇中、滇东南等三处兵马,朱允炆早就想要除去他们,只是担心他们响应北边的叛乱,所以才迟迟没有动手。
现在这三兄弟在西南磨磨蹭蹭的平叛,倒是让那刀干孟又蹦跶了几个月。
他们三兄弟这态度,倒是让朱允炆有些不敢将沐春、徐辉祖、瞿能等人调出云南,生怕他们前脚刚走,后脚这三兄弟就举兵叛乱。
这个三兄弟最恨谁,旁人不知道,他朱允炆可是清楚得很。
想到这三兄弟,朱允炆也想到了被自己调到广西的杨文、傅让等人。
“近来,渤海庶人的旧部可有骚动?”
“未曾。”齐泰缓缓开口:“他们都在杨都督麾下,在广西进行改土归流,从今岁开春至今,广西三百四十二家土司,已有三十六家愿意接受朝廷的改土归流,另外还有十二家叛乱,在太平府一带举兵数万之众,眼下杨都督正在与叛军鏖战。”
“听闻,指挥使杨展阵没于沙场,因此两广水师指挥使杨俅还是披戴桑麻北上的,足可见其对朝廷忠心。”
齐泰开口阐述了广西的事情,其中杨展阵没,杨俅披戴桑麻北上的事情也让许多文臣唏嘘。
这两父子都是朱高煦拔擢的人,却不想他们居然能为朝廷做到如此。
“看样子,他们倒也清楚是非,没有随从叛贼。”
朱允炆听到杨展战死后,那杨俅居然还听从了朝廷旨意北上,心里也不免得意了起来。
“看吧朱高煦,这就是你拔擢的人,还不是站在了朕的大义这边。”
他这般想着,同时也惋惜道:“可惜了这忠勇之士。”
朱允炆惋惜着,同时开口道:“追赠指挥使杨展为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,望其父杨俅能为国守卫海疆。”
“陛下隆恩……”众人纷纷唱礼,而黄子澄则是继续道:
“陛下,如今可以让曹国公带直隶等兵马北上,想来四十万大军,足够平定燕逆叛乱。”
“嗯……”朱允炆没有直接答应,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齐泰。
虽然他越来越不待见齐泰,可齐泰毕竟是他们这群人中唯一在兵事上被自家皇爷爷夸赞的人。
齐泰感受到朱允炆目光,当即也开口道:
“臣以为,理当启用曹国公卫征虏大将军节制上直十六卫兵马,同时再启用江阴侯吴高节制河南兵马,复爵越巂侯俞通渊统辖在京豹韬卫、河州卫等七千铁骑。”
“此外,可从西北调陈晖、滕聚七千甘凉精骑东进,再调宋晟之子宋瑄率领陕西都司两万兵马东进,最后让陈瑄节制杨俅北上登莱,袭扰辽南。”
“臣算过,如此要来,可抽调十六万大军,加上真定和河间的兵马,一共是二十五万大军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