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2章 省亲引留意,扶摇上青云(2/2)
若元承熙有意让自己中秋回都,又算准了自己会在赵府...
顿生出一个大胆的揣测,激得顾七胆战心惊!
翌日
顾七身着官服,排在文官队伍的末尾,手持笏板,静静站着。
清晨的第一缕光,透过威严红墙,照在了顾七侧脸上。
半张脸闪着金色的光,脸上的绒毛依稀可辨,双眸炯炯有神。
“裴启桓?”
身后传来一声,引顾七转头。
“哎呦!真是你啊!”来人大笑两声,上前抱住顾七!
“好朋友!”顾七抬手拍了拍他宽实的后背:“泽州一行,可还顺利啊?”
“还算顺利,只...”
话未说完,便听到不远处喊道:“常彬!”
这声音虽不雄厚,却带着极强的穿透力,想来武艺不差。顾七好奇望去,见一方脸男子踏步而来,将手中宝蓝色短刀朝前一扔!
常彬抬手接住,笑道:“谢了!”
“这位是?”
“兵部侍郎,郑少仁。”常彬将手中短刀递给顾七,脸上透着洋洋得意:“瞅瞅,威风不?”
“嗯,这颜色、纹饰,都挺好看。”顾七摸着短刀,满眼欣赏。
常彬将短刀拿回,凑到耳根道:“同你那黑金匕首相比,差了一截。”
顾七稍惊。
在宫中同常彬相处的机会,并不多。
连赵德勋,都是在去往荼州的路上,知晓自己身藏匕首。
如此看来,常彬的心思,不是一般缜密。
“发什么愣?”
微眯的双眼恢复如常,顾七抬头笑了起来:“你们何时到的国都?”
“昨日上午。”常彬抬手揽住顾七肩膀:“先是去了柳府,将柳大人的家书送过去,之后便回了客栈,中秋佳节,喝了一肚子闷酒。”
“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顾七叹了口气,目光不自觉落到郑少仁身上。
这便是郑旭的长孙。
同赵德勋相比,似矮了一小截,身材略魁梧,脸上稍显横肉,若脱了这身官服,倒更像屠夫。
似是察觉到打量目光,郑少仁瞥过眼来,上下扫了一眼顾七。
不知为何,总觉得那眼神里,多了些鄙夷的味道...
顾七瘪了瘪嘴,站正了身子,不再说话。
“大臣进殿——”
队伍蠕动起来,顾七紧张得手心出汗,将身上官服抻了又抻,跟着队伍进了殿。
元承熙端坐龙椅,明黄的龙袍衬得整个人熠熠生辉。
众臣依次奏报,或讲边疆战事,或讲百姓民生,方方面面,繁多得不像话。顾七手持笏板,站在末尾悄打了个哈欠。
昏昏欲睡之际,听到元承熙一声:“裴启桓。”
顾七登时惊醒,侧步出队,原地下跪:“臣裴启桓,参见陛下!”
元承熙在上招了招手:“前面来。”
躬身上前,复跪下磕头。
“起来回话。”元承熙望着顾七,威严开口:“荼州治水,到哪一步了?”
“回陛下,已着手清淤建堤,想来年底便可完工了。”
“嗯。听闻初抵荼州,便破了一起拐卖案?”
顾七顿不过片刻,便弯着身子答道:“回陛下,确有此事。荼州原刺史冯睿,自十五年前便拐卖荼州女子,好在荼州百姓得陛下护佑,冯睿入狱后不久,便自戕了。”
“呵,”元承熙眼底扫过凌厉,大手一挥:“此事办得不错。裴启桓,治水、破案有功,即日起,擢任户部侍郎,掌土地、钱谷之政。”
“谢陛下!”
同时,拔擢薛沛林为工部侍郎。常彬和柳纪纲赴泽州,本是拿着裴启桓的治水详策去做些基础工事,因此,并未得到拔擢。
朝堂上涌出窸窣议论,而议论的中心,便是顾七。
薛沛林自去了国都,为官数年,始终停在工部员外郎。如今小小的翰林学士,赴荼州治水不到一年,便径直拔擢为户部侍郎,即便同时提拔了薛沛林,也稍显不公。
元承熙并未理睬议论之声,皱着眉挥了挥手。
太监卫礼站在身侧,喊一声:“退朝——”
官员依次出了殿,抬眼看见常彬站在几丈外,想来是在等自己。
顾七却并不着急,站在殿中整了整衣衫,待听到细微脚步声,自己方抬脚欲走。
“裴大人请留步,”卫礼上前拦住顾七:“陛下召您去御书房。”
意料之中。
顾七软唇微抿,朝卫礼浅鞠一躬:“有劳卫公公。”
常彬望着顾七的背影,沉思片刻后,转身回了翰林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