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一四零章 理直气壮(3/4)
所以那些通了关节的考生,哪怕是答卷驴唇不对马嘴,也能取中。
~~
“刘学士,你说你这么大一学问家,怎么能这么恬不知耻呢?”就连汤和这种粗人都知道,对老老实实答题的考生来说,这就是最大的不公平!
“通关节的目的,是为了阻止国子大学的学生考中进士,混入文官的队伍中。”刘三吾却依旧理直气壮道:
“毋庸讳言,楚王殿下利用国子大学的独特地位,着实吸引了一批不明真相的青年俊才,还重金招揽了一些有才无德的所谓名师任教。”
顿一下,他叹了口气道:“所以大学生的学识水平,其实要高于举人的……”
除了刚才刘三吾说的,师生两方面的因素,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两点,决定了国子大学生的水平,已经远超各省举人。
一是先进的大学教育体制,完爆各省府县学原生态的教育模式。二是在宋讷的严格管理下,全校师生都拼尽全力,根本没法懈怠……
虽说读书人号称‘一寸光阴一寸金’,但在这个慢节奏的年代,每天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是很有限的。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,学习效率也很一般……读书人二十年寒窗翻来覆去就学了那么点四书五经、程朱讲章,此外基本一无所知。
但在国子大学,有效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都接近后世的高中水平,这对传统的读书人来说,完全是降维打击。大学生能坚持到毕业,水平基本上就已经甩下传统读书人几条街了。
刘三吾掌翰林院,对两边考生的水平再清楚不过。他和他的同党很清楚,人比人得死,货比货得扔。如果放任这些大学生进入行政官的队伍,用不了多少年,传统读书人在官场就没有立锥之地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