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六章 芯片的未来(2/4)
看来自己的这位新老板果然是开明之人,想到这里嶋正利也放下心来,仔细阐述自己的看法。
“如果专门为解码而设计16位芯片,那么这种做法在行业内叫作特别应用芯片设计。
因为目标明确,功能确定。所以芯片设计周期较短,体积和功耗也较小。
但有优点就有缺点,特别定制的芯片往往设计成本高昂。
未来受限于出货量,芯片的生产成本也会非常高。
白川桑,在半导体领域,芯片的出货量越高,生产成本越低。
这样在无形中也摊薄了芯片的设计成本,但是特别定制的芯片注定其不会大规模应用。
所以出货量在无形中就已经受限,因此成本才会比较高昂。”
芯片这种东西,只要工艺相同,那么无论你生产多少,或者是什么型号。
在制造之初的掩膜成本是固定的,所以数量越大摊到每片芯片上的成本就会越低。
反之,成本就会急剧提升。
白川枫听明白了,如果考虑到未来CD机的市场,可能出货量确实无法和作为处理器级别的芯片相比。
“嶋桑,我明白你的意思。那么以您的看法,针对SIC目前的情况,有什么建议?”
“做架构设计,做平台化设计!”毫不犹豫的,嶋正利给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“平台化设计?”白川枫若有所思。
“没错”嶋正利点点头,“先做可以通用的平台化设计,然后针对DAC解码,做特别的逻辑优化。”
嶋正利的思路非常清晰,多年的芯片设计经验,让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最合适的选择。
听到他的解释,白川枫眼前一亮,“嶋桑,关于平台化设计,还请详细说说。”
“白川桑,我的建议是直接设计16位处理器芯片。
然后在已完成的设计之上,针对数字信号解码,重新进行逻辑优化,进而衍生出解码芯片。
这样原有的16位处理器,可以做家族化处理。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,衍生不同的应用芯片。”
越听白川枫的眼睛越亮,这…貌似可以啊。
同样的设计费用和方案,却可以做多平台应用。
相当于一芯多用,至于细化的衍生开发,成本和周期必定会比初始的设计要大大减少。
再想想CD机的推出至少要等到82年,完全可以先开发16位处理器,再衍生对应的DAC解码芯片。
有搞头啊,白川枫暗暗琢磨。
“另外白川桑,我和松村桑已经一起核对过目前的芯片开发进度。
前端的设计,包括系统定义、寄存器传输级设计、设计验证都已经由松村桑完成了大半。
剩下的逻辑综合、等效性检查、时序分析等,会由我和松村桑一起负责。
预计在明年二月份完成前端的所有设计,至于后端的物理设计,我也会全程跟进。
不过因为要进入布图规划、布局、布线阶段。
以及根据延迟、功耗、面积等方面的约束信息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