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4章 割地求和之计!(求月票(1/2)
周培公、周公瑾,看名字好像只有一字之差,但现在出现在康熙眼前的这位周大军师,却没有一丝“高仿周公瑾”的风采。江东周郎嘛,应该是风流倜傥外加英姿勃发的。
可是眼前这位却土头灰脸的,而且看着还有点干枯,脸也晒得黑黑的,一点都“不周瑜”啊!
不过周培公和周公瑾最大的不同,还那副与生俱来的奴才相......周公瑾是不可能趴在地上,屁股撅得老高,还用一口奴才腔说什么“奴才周瑜”之类的话。
“周培公,图海的折子上说,你的才智不在诸葛三和、杨起龙之下,可以为朕出谋划策,替朕解了眼下的困局。”康熙手里捏着图海的奏折,眉头微微蹙着,看着有点伤心难过,也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“生死问题”而头疼,还是因为自己的好哥哥被人砍了脑袋而难过。
“回皇上的话,”周培公趴在地上回答道,“奴才的智谋也许不如诸葛三和和杨起龙,但是奴才对大清,对皇上的一片赤胆忠心,却是他们这两个逆贼不能比的。奴才只求皇上能给奴才一个鞍前马后为皇上效命的机会!”
真是忠心啊!康熙心说:“这样的话,诸葛三和和杨起龙是怎么都不会说的吧?”
“好!”康熙身子向前一探,“朕可以给你机会,只要你给朕出的计策真的好用,侍卫处和翰林院位子任你选,哪怕是六部的尚书、侍郎,朕都可以给你!将来还能让你当大学士,当议政大臣!”
“奴才叩谢天恩!”周培公先谢恩叩头,然后才道,“皇上,奴才的计策只有八个字:要救大清、先下江南!”
“嗯,”康熙眯着小眼睛,“说下去!”
“是,攘外必先安内,虽然皇上的内忧尚未显现,但是隐患却非常巨大。如果皇上不能抓住消弭内忧的关键,即便能在湖北继续和吴三桂周旋,一旦内忧爆发,一切都将成空。况且以吴三桂之善战,以吴军之勇猛,皇上即便守在襄阳,恐怕也守不了太久。而皇上消弭内忧的关键,就是把江南财赋之地牢牢掌握在手中。但如果让朱和墭抢先一步,夺下江南,那皇上的大势就去了。”
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!
康熙之前还想着要怎么让底下的臣子奴才相信自己还活着。现在被周培公一提醒,才想起来证明自己就是活的康熙的最好证据......就是白花花的银子!
如果康熙不能把江南财赋之地拿在手里,让朱和墭抢到了江南的银子,康熙就会变成一个穷光蛋,一个穷光蛋的生死能有多重要?
但他马上又想起眼下清军在湖广、江西战场都遭遇惨败,吴三桂在湖广攻势迅猛,朱和墭在江西也一定会发起猛攻。而襄阳行在所能控制的兵力,除了襄阳城内的一万多人和施琅的水师,其余不是在前线抵挡吴三桂和朱和墭,就是忙着跑路......如果抛弃他们,只带着三四万人逃到江南,能不能压服岳乐这条“地头龙”都难说!
另外,大撤退说来容易,做起来却很难。一个不好就变成大崩溃,别不等康熙领着人逃出湖广,武昌、汉阳就先丢了。到时候还怎么下江南?
康熙地头叹了一口气,说道:“周培公,你言之有理。可是朕......又该怎么下江南呢?朕的大军都陷在湖广、江西,如果都不要了,到了江南之后,朕凭什么在江南当主子?”
“皇上,吴三桂是不会拦着您下江南的。他现在本就够不着江南,拦着您只会便宜朱三太子那伙人。所以您只要派一使者去吴三桂处,表明愿意将襄阳、汉阳、安陆、武昌、黄州等地悉数奉上,他一定会让皇上的兵马安然撤离。说不定还会答应释放一些被俘的八旗兵......至于朱和墭,他手里没有长江水师,而且暂时也没占领九江府。所以只要动作够快,他也无可奈何。所以现在的关键,就是一个字儿——快!”
不得不说,周培公的计策果然是高明的——这就是传说中的割地求和之计!
历史上大清朝靠一条“割地计”,一条“赔款计”,哄退了多少帝国主义?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