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!(2/2)
韩琦又道:“陛下!请早做决定!”
赵曙带着歉意的看了看欧阳辩,点点头道:“那韩相看着处理便是。”
韩琦点点头,转头得意得看向欧阳辩。
欧阳辩淡定自若回到起居注官位置,继续仔细地查阅记录。
……
韩琦回到政事堂,立即命人起草任免诰身。
消息传出,朝堂一阵哗然。
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欧阳辩所写之《论法的精神》已经被广泛传播开来。
无论是政事堂为主的皇考派,还是以司马光、王珪为主言官的皇伯派,都对其精研了一番。
因为这本书里面阐述的礼法与法律,从法理上证明了皇考派的荒谬,证明了皇伯派占据了法理上的正义性。
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欧阳辩虽然不直接讨论皇伯皇考的问题的,但他的理论实际上已经成为皇伯派的理论基础了。
从这个角度上来说,虽然他的官职不高,但说他是皇伯派的中流砥柱并无不可。
现在欧阳辩却因为这本书被皇考派的韩琦打击报复,直接要被贬谪到地方去!
这怎么可以!
言官们站到了欧阳辩的身后。
谏院、御史台、甚至礼院都纷纷出手。
御史吕诲上疏,指责韩琦“自恃勋劳,日益专恣,广布朋党,隳紊法度”,并说他力倡皇考之议,是谄谀邀宠的行为,其结果是“致两宫之嫌猜,贾天下之怨怒,谤归于上”。不仅如此,他还壅塞言路,意欲专权,“使忠臣抱吞声之恨,圣君有拒谏之名”!
几天之后,吕诲又与范纯仁、吕大防联名上疏。
他们再次弹劾韩琦,说他是‘豺狼当路,击逐宜先;奸邪在朝,弹劾敢后?伏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琦,首开邪议,妄引经据,以枉道悦人主,以近利负先帝,欲累濮王以不正之号,将陷陛下于过举之讥,朝论骇闻,天下失望,政典之所不赦,人神之所共弃’!
言辞之激烈,让人见而心惊。
接着历数韩琦、曾公亮,以及参知政事的赵概,苟且依违,附会不正,请求皇帝将他们一并罢黜。
三人又接连上了两道弹章,仍以韩琦为主要弹劾对象。
在此前后,吕诲还有五道奏章,劾奏曾公亮不忠。
欧阳修因为是欧阳辩的父亲,成为中书四位宰执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弹劾的。
其他的中书宰执们只能不断的上劄子自辩。
欧阳修只是冷眼旁观。
而欧阳辩的任免诰身的流程也走不下去了。
首先是起草人不愿意起草,将韩琦的手执封回,韩琦换了三个人,才将这一步走了下去。
但到了门下审核的时候,又走不下去了,韩琦再次动用他的权力换人处理。
但在通进银台司的时候,是彻底走不下去了。
欧阳修虽然在政事堂只是排行后面的相公,但大宋政事堂并不以排位为权力大小的证明,而是以官家的信任。
论在赵曙那里的宠幸,欧阳修也是个功勋卓著的老臣。
欧阳修父子对于赵曙的登基功劳也非常大,所以他虽然在政事堂的序列排在后面,但实际上却是政事堂的第二人。
韩琦可以动用他的权力,欧阳修自然也可以,论笼络人的本事,欧阳修也差不多到哪里去。
原本欧阳修对于权力并不热衷,但这一次却是要保护他的幺儿,他怎么都得奋力一搏。
外部有台谏礼部弹劾,内部有欧阳修作梗,政事堂的皇考派四分五裂,韩琦焦头烂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