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73章:一年后(1/2)
『ps:想看结局的我已经把结局给你们了,你们就当这本书已经完结了吧。另外,某些看盗版的就不要跳出来唧唧歪歪了,看着烦。』
————以下正文————
“哇——”
“哇——”
洪德二十五年正月,商水县肃王府,由于逗哭了刚刚满月不久的嫡长子「赵卫」,已至二十三的赵弘润,被儿子的母亲芈姜赶出了屋子,挠着头百无聊赖地走向庭院。
在庭院中,幕僚介子鸱与温崎二人正在弈棋,侧头瞧见自家殿下满脸尴尬地凑上前来,二人心下暗笑。
“殿下又把世子给惹哭了?”一边弈棋,介子鸱一边笑问道。
赵弘润大刺刺地坐在石桌旁,摸着下巴处短短的胡须,懊恼地说道:“那小崽子可能是天生与我八字不合,怎么每次瞧见我就哭呢?……楚楚就不哭。”
他口中的「楚楚」,指的是苏姑娘所生的女儿,即是赵弘润的长女,比嫡长子赵卫大上几个月。
听闻此言,温崎在旁抿了一口酒水,淡然揭穿道:“在下觉得吧,殿下只要别一个劲地捏小世子的脸,小世子也不至于看到殿下就哭。”
“……”赵弘润面色一滞,目光飘忽,咳嗽一声岔开话题道:“话说这盘棋……谁胜谁负?”
介子鸱微笑地看着温崎,后者只好一推棋盘,无奈说道:“好好,认输认输。”
说罢,认赌服输的他开始收拾棋子。
见此,介子鸱端起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口,转头对赵弘润说道:“殿下,观最近大梁的态度,似乎与当年雍王对殿下的承诺不符啊……”
“雍王……”赵弘润眼眸中浮现几丝追忆之色。
今时今日的雍王弘誉,早已不再是当年「王令难出大梁」的雍王,非但已成为监国太子,将兵卫、禁卫、郎卫这三卫兵力牢牢捏在手中,就连浚水军,还有去年调回大梁的汾陉军,包括同期从成皋关调回大梁的成皋军,亦皆被雍王弘誉的宗卫所接管。
在此之后,浚水军、汾陉军、成皋军这三支军队,被雍王弘誉下令打散,混编到禁卫军当中——如今大梁京畿卫戎,乃是「大梁禁卫军」,编制为二十万,实际约十一、二万左右。
至于退下来的「百里跋」、「徐殷」、「朱亥」三位大将军,雍王弘誉皆授予侯爵(列侯),一方面在「上将军府」享受供奉待遇,一方面在「大梁军塾」担任授师,教导军塾内的军官排兵布阵、操练兵卒。
这个「大梁军塾」,最早乃是由赵弘润开设,不过在他离开了大梁之后,雍王弘誉便接管了这间专门培养军官、将官的军塾,如今这间军塾归兵部掌管,在这一年多来为雍王弘誉培养了不少带领兵卒的将才。
类似的,还有冶造局、兵铸局等等,在雍王弘誉执掌了大梁的权柄后,在没有跟赵弘润打过招呼的情况下,便下令禁卫军接管了这些司署,待等身居商水的赵弘润得知此事时,冶造局、兵铸局已经改姓了雍王。
这件事,让赵弘润感觉十分不快,他感觉自己受到了愚弄,同时也隐隐感觉,雍王弘誉已逐渐发生了改变,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位宽容、大度的王兄,更像是一位独裁者。
当然,并不是说雍王弘誉昏昧,事实上,在雍王弘誉的治理下,梁郡一带已变得越来越繁荣,博浪沙、黄池、酸枣、小黄等大梁周边的城池,在大梁的带动下,发展迅猛,而朝廷的国库也是日渐充盈。
问题只在于一点——雍王弘誉并未像他当年所承诺的那样,宽松地对待诸位兄弟。
在「大梁中央集权」这个大环境下,曾经外封为王的赵弘润等人,皆或多或少遭到了大梁的打压与限制,其中,就属庆王弘信与肃王赵弘润两人损失最大——在赵弘润离开大梁之后,雍王弘誉便正式下诏,将庆王弘信外封到了「宋郡昌邑」。
“满足么?”
已收拾完棋子的温崎斜睨了一眼赵弘润,似笑非笑地问道。
“什么?”赵弘润看似没有明白。
只见温崎晒笑一声,在看了一眼介子鸱后,右手手执一枚棋子落在棋盘,淡淡说道:“这一年多来,商水邑的事物皆由在下与介子贤弟代劳,军中事务则由诸位宗卫与诸位将军处理,殿下每日在这座王府无所事事,敢问殿下……满足否?满意否?”
赵弘润皱了皱眉,狠狠瞪了一眼温崎,拂袖朝着书房走去。
见此,温崎晒笑一声,淡然说道:“看来,并不是很满意。”
“必然的。”介子鸱微笑着接口道。
片刻之后,赵弘润来到了府上的书房,脑海中不由地又浮现温崎那句问话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